日期 : 102.06月下旬
機身 : CANON EOS 7D
鳥種 : 仙八色鶇
科別 : 八色鳥科
屬名 : 八色鳥屬
體長 : 16~ 20c m
類別 : 稀有夏候鳥
天氣 : 晴雨天
保育 : 國際二級保育
5月份中台灣的林內鄉龍過脈步道掀起了一股拍攝八色鳥的風潮,幾乎北中南的拍鳥人都前往朝聖
,還有許多人在半夜摸黑上山卡位,只為拍得稀有又美麗的夏候鳥 ~ 八色鳥。這也沒辦法,除了
2011年6月宜蘭三富農場的八色鳥外,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沒這樣的公開鳥點了,當然私人鳥點
除外,所以沒見過,沒拍過的人當然會跑一趟。說也奇怪,原本還想說等休假時去看看,但自己
從得知鳥點人滿為患後就打消了去拍攝的念頭。甚至還有小報記者前往拍攝與報導,文中再度把
拍鳥人因餵食八色鳥等行為給污名化,雖然我不知道現場是否有不當的拍攝行為,但鳥不會因為
這樣餵食就放棄育雛,放棄找食物,這樣死亡,只要不過度干預生態,不惡搞育雛中幼鳥,其實
拍鳥仍是相當正當的休閒行為。
以上離題又言多了…進入主題…。
24號的清晨獨自上了高速公路,目的地是一處低海拔山林,來到了林地中高聳的林向與雜密的
竹林,到路旁的小溪與泥地,空氣中散佈著潮溼又悶熱的氣息,且正逢炎炎夏日與梅雨季節,
幾乎動不動就弄得滿身大汗,不過仍無法抵擋此行的目的。
以下是三天的觀察心得與成果分享
1 . 巢位的方位 . 高度 . 巢位大小等
方位 : 巢口面向西方。
高度 : 約3公尺
大小 : 目測直徑約25cm,高度約20cm,寬度約20cm。
2 . 幼鳥數量
24號當天第一眼所見時僅有三羽鳥寶,後來我觀察到第四羽,26號離巢當天才發現總共有5羽鳥寶。
圖示為四羽鳥寶
仔細看有五羽鳥寶
3 . 親鳥入巢前的型態
育雛期間的親鳥警戒心相當機警與謹慎,捕捉到食物後會在巢位高遠處觀察,並採取迂迴等方式前
進,直到確認無危險後才會進入巢位撫育幼鳥,每次餵食時間不超過20~30秒,甚至更短,只因為
停留的時間越久,越容易被天敵所發現。
4 . 親鳥入巢的飛行路徑
這是親鳥入巢前的飛行路徑合成圖,我在遠端以無線快門遙控拍攝,加減看吧.
5 . 餵食的頻度
第一天的觀察從早上0709分起到下午1406分止,觀察到親鳥輪流餵食次數共達31次,若換算
餵食頻度以平均每13.45分鐘餵食一次,31次餵食共耗費417分鐘,當然這只是取平均值去計算。
時間 : 07:09 ~ 14:06分止
合計 : 417分鐘
平均 : 13.45分鐘 / 1次
6 .親鳥育雛的食性
朋友問起八色鳥育雛食性為何時,我告知主食以蚯蚓為主,不過許多育雛中的親鳥食性通常會以
當地活動物種數量的多寡來決定,若以八色鳥來說主棲地以濃密、潮濕的樹林地為主,所以主食
蚯蚓不為過。
以第一天在31次的餵食中所觀察,僅1次為蜈蚣,2次為蟋蟀,其餘撫育幼鳥主食皆為蚯蚓。
若以比例換算餵食蚯蚓之比例可高達了9成以上,這其中包含了當天下雨導致泥地產生積水,
許多蚯蚓居爬出地面活動,這剛好方便了親鳥捕食。
7 . 排遗的丟棄
育雛後親鳥會在等候幼鳥洩出排遗,並將排遗叼至遠方丟棄,以防止氣味留存招引天敵
8 . 離巢時間
幼鳥體型大到接近離巢階段時,親鳥餵食的頻度會持續降低,主要是要讓幼鳥因飢餓難耐加上親鳥
食物誘導因素,藉以誘使幼鳥離巢。在觀察期間親鳥帶著食物回巢後並沒餵食幼鳥,然後隨即飛走
,這時第一羽幼鳥因飢餓與食物誘導所以隨即飛出巢外,這時候拍攝者按下快門的時機就很重要了。
第一羽 : 26號07:03分
第二羽 : 26號11:53分
第三羽 : 26號15:53分
第四羽 : 27號10:36分
第五羽 : 推估在27號下午
28號上午當天已不見幼鳥與親鳥,全數安全離巢。
由於還要上班因素無法做完整的記錄,實在感到遺憾。
9 . 離巢後幼鳥的行為模式
根據資料顯示,八色鳥剛離巢的幼鳥夭折率最高,主要原因是因為幼鳥離巢後雖具備短距飛行與跳躍
能力,不過行動力與機警度尚不及成鳥,所以離巢後若沒馬上被親鳥導引到安全的地方躲避,很容易
被貓、狗、猛禽、人類等捕捉。離巢後的幼鳥會發出呼叫聲,親鳥聽到後隨即到幼鳥處,並以短距跳
躍等動作讓幼鳥模仿,藉以將幼鳥導引到隱秘的安全處。
這是巢外餵食的體態,由於是自然版拍攝,所以拍攝上相當不易
10 . 八色鳥體態特徵分享
最後分享的是八色鳥的體態特徵。
10-1 .
10-2 . 其中翼上面S1~S7羽等特徵是鳥類圖鑑上所沒有的,只因為圖鑑上幾乎沒有八色鳥飛行版。
以上結束了3天短暫的個人觀察,這期間沒有其他拍鳥人,沒有發出鳥訊,沒有人工版、沙龍版
惡整版、麵包蟲餵食版、鳥音版,全屬自然版拍攝,為將干擾降低其巢位近距離均以無線快門
在遠距遙控拍攝,拍攝育雛原本就是強烈的干擾生態,如何將干擾降至最低,且不傷害幼鳥,
不曝露巢位等,不發出無謂的鳥訊,均一一考驗著拍鳥人的攝影心態與攝影素質。
若最終能達到生態教育之目的,這才是自己所樂見。
以上感謝來訪者賞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