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9.01.26
鳥種 : 褐鷹鴞
科別 : 鴟鴞科
類別 : 留 / 不普 / . 過/不普
體長 : 22~28cm
寒冷的1月份 . 卻是上山夜探的時候 . 雖然知道春 / 夏季才是適合上山夜觀的季節 . 但就想避開熱季與人潮 .
記錄台灣飛羽已近10年時間 . 對於鳥訊的追蹤與拍攝並不熱絡 . 多數時候幾乎是一人獨行居多 .
拍攝上隨心所欲 . 自由自在 .
邀約著友人上山夜觀 . 並沒有任何的鳥訊因素 . 就單純的上山夜探 . 選了幾個地點探探鳥蹤 .
很幸運的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山徑上 . 聽到了孰悉的鳥鳴聲 .
由於褐鷹鴞也曾是自己耗盡心力的鳥種 . 對其生態習性 . 環境 . 鳴唱並不陌生 .
102年8月是自己首次記錄到褐鷹鴞( 第281號鳥種 ) . 記得當年是自己第一次找褐鷹鴞 . 在行前我上網做了功課 .
挑選適合的季節 . 環境 . 結果第一次夜探就找到了褐鷹鴞 . 當時的好運氣與拍攝已過7年仍記憶猶新 .
書籍資料中有寫到褐鷹鴞的食物中包括了蝙蝠 . 雨燕等 . 而這兩物種都是長時間在空中飛行與覓食的佼佼者 .
若褐鷹鴞真能在空中捕捉這類物種 . 想必飛行技巧勢必需比牠們還高明 .
若您真的在暗夜中見到褐鷹鴞的飛行體態 . 您才真的會驚訝 . 其形態就像大型蝙蝠一樣 .
褐鷹鴞在分類上屬鴟梟科鷹鴞屬,而鷹鴞屬在外觀上也長得最像鷹的一屬,主要分布於印度、
東北亞、東南亞、中活等地,在台灣有N. j . japonica及N . j . totogo兩亞種,前者為台灣留鳥
族群,後者為春秋過境族群。
褐鷹鴞也是外型最像鷹的鴟鴞科 . 其眼球的比例也大 .
這一羽褐鷹鴞並不太怕人 . 在夜觀的過程中 . 最近距離約只有6米左右 . 其體型大小約鴿子 .
已接近求偶期 . 不時發出呼呼呼的呼叫聲 . 由下圖可見褐鷹鴞的喉與胸部鼓起 . 發出低沉的呼呼聲 .
這呼聲大致上可傳達百尺內 . 至少我聽到牠的呼呼聲時 . 距離至少有60~80米以上 .
尤其是深夜的山上 . 毫無人煙與任何都市聲響之下 .
夜觀是相當乏味與辛苦的活動 . 暗夜驅車 . 疲勞身軀 . 睡意襲擾 . 更多時候夜觀通常一夜都無任何收穫 .
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徑上 . 危險性也很高 . 山凹踩空跌落 . 蛇類活動等等 .
所以別輕易的把夜拍觀察者 . 紀錄者給汙名化 . 無法體會別人的經驗 . 就別輕易的當鍵盤殺手 .
當然那種超過數10人以上 . 拿N把超級強光夜拍團 . 我也不喜歡 .
畢竟夜拍需要使用輔助光源 . 如何再用光的時間 光的強度 . 光的角度等因素下 . 均須列入考量 .
在台灣棲息於中 . 低海拔山區 . 對林相的要求並不嚴苛 . 一般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 .
通常出現在視野良好的開曠地活動 . 例如森林邊緣的空曠谷地或溪谷 . 停棲在枯枝 .
電線或是一些電線周圍的附屬物 . 等待昆蟲飛越經過時再予以捕食。
褐鷹鴞在台灣有留鳥與過境個體 . 更多時候在都市公園內也能見到褐鷹鴞 . 不過白天被發現的褐鷹鴞都在休息 .
許多拍鳥人在白天紀錄貓頭鷹時 . 總喜歡以擊掌 . 鳥音 . 敲樹 . 丟石頭等任何方式干擾叫醒鳥 .
這類方式都是相當不可取得 . 畢竟台灣的貓頭鷹都屬於夜行性鳥類 . 白天是牠們的休息時間 .
這張照片記錄於103.10月 . 紀錄於台南某濱海防風林 . 過境時期在海岸樹林 . 都市公園內亦有機會見到褐鷹鴞 .
不過不是年年好運 . 也不是天天過年 . 對於褐鷹鴞就隨緣紀錄而已 .
這張則記錄於105.10.22號 . 高雄某濱海樹林中 .
由圖可見到這與褐鷹鴞睡得很沉 . 白天的褐鷹鴞通常喜歡躲在濃密的樹叢中 . 離地高度則以樹種高為主 .
通常都會在樹梢頂端靠近主枝幹附近 .
長達1小時的觀察與拍攝 . 褐鷹鴞就在我周圍10~40公尺內的樹林活動 . 應該是牠的活動領域 .
等繁殖期時再上來看看牠 . 期盼好運再度降臨 .
後記 :
102.8月的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