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4.0122 . 0128 .
地點 : 屏東縣霧台鄉
每年的某些時節自己總會抽空來霧台鄉走走 . 今年趁著山櫻花開獨自跑了2趟 . 主要想看看山櫻花況以及鳥況 .
每年在谷川大橋迎接我的迎賓鳥總是藍磯鶇母鳥 . 據我觀察藍磯鶇雖為冬候鳥 . 但每年夏季在霧台山區仍有留鳥族群 .
霧台鄉曾被屏鳥列為黑鳶的故鄉 . 的確這裡黑鳶的活動數量與密度最高 . 早在97年到訪霧台時就被滿天飛舞的黑鳶給震撼 .
霧台鄉山下的山地門鄉沿著屏185縣道(沿山公路) . 北至茂林 . 南至來義常年均有黑鳶活動 . 很難想像這些黑色猛禽長年卻
飽受農藥所荼毒 . 只因為黑鳶為腐食性猛禽 . 魚類 . 鳥類 . 鼠類均為食物 . 當農田使用農藥毒死了鳥 . 鼠類後 . 這些被毒死
的動物剛好成了黑鳶的食物 . 屏科大近年的研究結果看了真令人心痛 .
由檢查哨進入霧台後不久即可見到黑鳶的夜棲地 . 為何我敢說這是夜棲地呢 ? 這是個人長年的觀察結果所致 .
一羽黑鳶停棲在高聳的枯枝上 . 看起來頗有孤獨的王者風範 .
同地地點的枯木群又停棲了2羽黑鳶 . 黑鳶為群居性的猛禽 . 常可見一起活動 . 覓食 . 甚至夜棲 .
再靠近一點觀察這漂亮的猛禽 . 雖說再靠近點 . 但是警戒距離仍有50公尺左右 .
在傍晚時刻到霧台時可見到整群的黑鳶盤旋而落 . 俗稱黑鳶的晚點名 . 但相對在晨起到訪霧台時若天候不佳 .
山谷內的熱氣流尚不足時 . 即可見到黑鳶的早點名 . 總共7羽黑鳶停棲在近15樓高的山頂枯木上 .
特地介紹一下這羽黑鳶 . 去年底鳥友郭先生在屏東里港漁塭拍到這羽斷羽的黑鳶 . 當時吸引了我的興趣 .
我相當的驚訝 . 是什麼樣的外力能造成這樣的斷羽 . 而失去盤旋時最重要的初級飛羽 . 牠是否還能保有覓食能力 .
由圖來看初級飛羽從P04~09幾乎全斷 .
當時由鳥友郭先生在屏東里港漁塭所拍攝 . 而里港漁塭到霧台山區大約30公里左右 .
由此可見這羽黑鳶活動的覓食範圍相當的大 . 有這樣的飛行能力 . 斷羽應該不造成太大影響才是 .
同枯木群也能見到其他猛禽 . 如鳳頭蒼鷹 . 遊隼 . 紅隼 . 大冠鷲 . 蜂鷹等 .
這羽鳳頭蒼鷹以體態來看 . 似乎很放鬆與悠閒的在枯木上休息 . 猛禽真是世上最美麗的飛羽 .
眼神 . 飛行能力 . 體型 . 獨佔鰲頭的那種王者風範 .
告別了黑鳶族群 . 過了谷川大橋後也算正式進入霧台鄉內 . 在路上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 . 馬上停車看看 .
來霧台多年 .首次在霧台山區見到巨嘴鴉 . 不過僅見到一羽 . 不知道是否有活動族群 .
在9k的轉角處有一盛開雀榕 . 此處剛好在轉彎處 . 沿線無法停車 . 這時騎機車就變的非常的機動 . 而每次獨訪霧台時自己也總騎機車前往 .
雀榕上的饕客有綠繡眼 . 紅嘴黑鵯 . 五色鳥等 .
五色鳥為台灣特有鳥類 . 從平地公園到低海拔山區都有活動族群 . 其生態習性相當的有趣 .
自己在100年5月曾紀錄了一系列五色鳥生態習性 . 對這鳥也有種特殊的情感 .
許多鳥兒都用吞的方式吞下雀榕 . 而五色鳥總是用厚實強力的大嘴把雀榕壓碎 . 然後再食用 .
這羽五色鳥體態相當的豐勻 . 看來霧台山區伙食辦的不錯喔 .
中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灰喉山椒雌鳥 . 灰喉山椒鳥再霧台山區不難見 . 而另一色彩繽紛的黃腹琉璃則較害羞與少見 .
霧台台24線道上若逢雨季時 . 道路旁常可見因雨而落的天然小瀑布 . 有水源的地方通常生態豐富 .
目前時逢枯水期 . 而可見到溪流小霸王鉛色水鶇據地為王 . 據觀察霧台的溪鳥有小剪尾 . 鉛色水鶇 . 紫嘯鶇 . 而河烏尚未觀察過 .
紅嘴黑鵯在霧台與山地門有廣大的族群 . 相當的聒噪 . 不難發現 .
有見到圖中央的可愛鳥兒嗎 ? 是的 . 台灣最小的猛禽 ~ 鵂鶹 . 鳥友戲稱小葫蘆 .
這幾年在藤枝林道掀起了拍攝鵂鶹風潮 . 只要有人在fb張貼鳥訊 . 馬上就衝上一堆鳥人前往拍攝 .
個人向來討厭這種人潮熱絡的鳥點 . 自己找鳥樂趣大 . 也沒鳥訊傳遞問題 .
心想著這麼普遍的鳥兒 . 其實只要棲地環境對 . 其實不難見 .
頭大 . 眼大 . 外加肥短的圓滾滾身軀實在相當可愛 . 難怪會讓鳥人們瘋狂 .
這羽鵂鶹上了2次霧台均出訪見客 . 不怕人且相當的親民 . 最近距離僅才3公尺 .
我倆眼對眼 . 它不動 . 我更不敢動 . 就怕一動就失去了這難有的3公尺距離 .
由圖可見它停棲在樹枝上全身放鬆 . 顯然不把我當人看 . 毫無警戒之心 .
在拍攝當下有位不知名的鳥友問我在等什麼鳥 ? 我說鵂鶹 .
他告訴我 : 環境不對 . 海拔太低 . 等候的位置也不對 . 不會有鳥啦 . 話說完隨即就開車走人 .
其實我沒告訴他 . 鵂鶹就在他面前5公尺處休息 .
由頭部的斑紋顯示此羽為2齡鳥 .
過了霧台村後再直行往上而行 . 目標是早已遷村的阿禮部落 . 阿禮部落也是霧台鄉最偏遠的部落 . 亦為省道台24線終點 .
照片中的部落為吉露部落 . 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住人 . 只因為過了吉露部落後隨即即是最驚險的路段阿禮大崩壁 .
由此可見這路段的地質是相當的破碎 . 雨季一來碎石積水不斷 .
近期屏鳥在阿禮大崩壁這發現了迷鳥灰叢鴝 . 這可是大迷鳥 . 所以特地花了些時間在此等候 .
只可惜灰叢鴝說我們緣分未到 . 期許有緣在相見 .
由圖亦可見鮮少使用腳架的我 . 也因在此地久候而偷懶上架 .
霧台鄉山櫻花大部分集中在兩處 . 一處為霧台村鄉公所後段 . 另一處須繼續上行前往到阿禮部落 .
而霧台路段櫻花雖多 . 但鳥況比起藤枝卻異常的冷淡 . 僅有白耳畫眉 . 冠羽畫眉來串場 . 不見其他山鳥 .
冠羽畫眉是山櫻花樹上的常客與饕客 . 常整群活動 . 相當的活潑與聒噪 . 常發出悅耳的土米酒鳴叫 .
此圖一如同我追求的拍攝風格 . 在自然中拍出美感 . 美感因人而異 .
山櫻花上也常見的綠繡眼 . 個人有觀察綠繡眼的習慣 . 阿禮部落海拔約1200公尺上下 .
在台灣綠繡眼普遍活動於平地 . 中海拔山區亦有少部分族群活動 . 雖然專家提出綠繡眼活動海拔不超過1500公尺 .
且繁殖體不會在中海拔繁殖 . 但個人觀察記錄曾在海拔1800公尺的清境農場發現綠繡的巢位 .
且活動於平地的綠繡眼與活動於中海拔的綠繡眼亦有腹羽上的差異 . 目前不知是屬區域差異 . 還是個體差異 .
仍有待收集更多資料來驗證 .
來到了此行的終點站 . 阿禮部落 . 阿禮部落於98年88風災後已遷村 . 但仍有少部份居民會回到部落中務農 .
此次來阿禮賞櫻亦發現人車熱絡 . 假日幾乎把狹小的山路擠的水洩不通 . 這時就慶幸自己是騎機車前來 .
人去樓空 . 這部落生態文化體驗服務站從未見到它開啟過 .
以往來阿禮部落是為了觀察山麻雀 . 最後一次觀察到山麻雀是99年時 . 這幾年霧台山麻雀的族群應該是消失了 .
而台南關子嶺等地卻出現了山麻雀活動族群 . 不知道是否因環境改變而遷移呢 ?
棕面鶯害羞的在枝頭上唱歌 . 悅耳的鈴鈴聲真是百聽不厭 .
俗稱山鸚哥的白環鸚嘴鵯 . 綠色系的體色保護色相當的好 .
真沒想到阿禮部落這裡有裡白楤木 . 第一次看到這種植物是在大雪山 . 見到白耳畫眉 . 冠羽畫眉停棲在裡白楤木上覓食 .
等候一會不見鳥兒前來覓食 . 不過將來想拍這題材不用再跑到大雪山拍攝了 . 來阿禮部落即可 .
阿禮除了有山櫻花外 . 還有梅花 . 桃花 . 李花等 . 雖目前村內已無人煙 . 但來此賞景 . 賞花 . 賞鳥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.
只不過阿禮聯外道路路況不加 . 颱風 . 雨季切勿上山 . 且部落以無村民 . 所以請將垃圾自行帶下山丟棄 . 不要造成環境負擔 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