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0.11.19 ( 星期六 )
地點 : 高雄市小港區南星計畫區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紅隼
類別 : 普遍冬候鳥
數量 : 1 羽
天氣 : 晴天
時間 : 0700~0730區間
第一次記錄到紅隼是在今年的3月份,當時僅拿70~ 200m m焦段卻遇到最精采的捕食秀,
無奈手拿短槍怎能贏取紅隼之大敵,都僅拍到螞蟻版的飛行版,所以槍還是長的好啦。
大家都知道要拍猛禽起飛一定要把握0700~0900區間,多數的猛禽由於體積大,體重較重,故常需仰賴熱
上升氣流才較能省力的展翅高飛,所以在10月10號所拍攝到的大冠鷲就是如此,當時那羽大冠鷲在陰天
中一站就是1個小時以上,等待陽光出現後隨即展翅高飛。
一如往常的在07時許來到了南星計畫區,天氣實在好的不像話,在外海堤防上巧遇了正盤旋而上的紅隼。
其實紅隼體型小,理論上是無需靠熱上升氣流才是,但是能節省體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只見它稍微振翅然後以盤旋方式向上高飛,雖是小型猛禽,卻也顯出威猛英姿。
很喜歡這一張照片,在空中與家燕的相遇,形成有趣的對立畫面,算是相當難得的畫面。
下列2張是在12月06號在不同區域所拍攝,不過我發現它時已經太晚了,僅拍到記錄照。
不過近期觀察它活動的區域還算穩定,也是件好事,這表示它還沒有放棄南星計畫區。
鳥況冷淡的南星計畫區,沒了鳥人的到訪,看著園區中成群的流浪狗與百輛的砂石車穿梭,堤防上稀疏
的釣客,多了份寧靜感,也多了一份落寞感。將來這塊南部過境鳥聖地,將何去何從,相信誰也無法預
測的到。若您有空來訪南星計畫區之餘,不彷多看看與記錄這塊土地吧。
分享今日紀錄隨拍…
南星飛羽 : 大冠鷲亞成 ( 淺色型 )
資料來源 :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紅隼(學名Falco tinnunculus)俗稱紅鷂子、鷂子,屬於鳥綱隼形目鳥類,為小型晝行性猛禽。
廣泛分佈於亞非歐大陸,有多個亞種。由於其處於食物鏈的頂端,生存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現時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CITES附錄II中。
紅隼通常棲息在山區植物稀疏的混合林、開墾耕地及曠野灌叢草地,主要以昆蟲、兩棲類、
小型爬行類、小型鳥類和小型哺乳類為食。紅隼平常喜歡單獨活動,尤以傍晚時最為活躍。
飛翔力強,喜逆風飛翔,可快速振翅停於空中。視力敏捷,取食迅速,見地面有食物時便
迅速俯衝捕捉,也可在空中捕取小型獵物。營巢於懸崖、山坡石縫或利用其他鳥類舊巢。
5-7月產卵,每窩產2-6枚,孵化期28-30天,雛鳥約30天具備飛行能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