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1.05.12
地點 : 屏東縣東港鎮大鵬灣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蒙古鴴
科別 : 鴴科
類別 : 冬、不普 / 過、普
數量 : 20 ~ 30羽
天氣 : 晴天
時間 : 0700 ~ 0900區間
0511傍晚在大鵬灣附近魚塭發現了蒙古鴴、尖尾濱鷸、紅胸濱鷸、青足鷸、高蹺鴴等,其中前三者皆
為不普遍的冬候鳥與普遍的過境鳥,在大鵬灣附近整個冬天都沒發現它們,而這三種自己也都沒紀錄
過,不過時近傍晚時許只好等隔天再來訪。
0512清晨一早0600到達這處乾枯漁塭,先行跟魚塭主人表明來意,在主人同意下進入漁塭拍攝,先說
明不論是廢棄漁塭,乾枯漁塭,養殖漁塭,進入漁塭前應先取得主人同意才進入,1來尊重主人,2來
免除不必要誤會( 怕投入毒餌或竊器具 ) ,3來別讓大家都討厭拍鳥人,拍鳥人所到之處不是修枝整地
就是亂丟垃圾,難怪會被農夫或漁人討厭。
雖然如願下到漁塭下拍攝,不過這群為數約20~30羽的蒙古鴴可能剛過境,除了持續覓食外,亦相當的
怕人,跟我的安全距離始終有20公尺 遠,加上體型僅18~ 21公分 ,有限的焦長難以有精緻可言。
我蹲坐在水車旁,靜靜的等待它們靠近,邊觀察邊拍攝,無任何的干擾。
機身7D的高ISO在長焦拍攝下,僅ISO400就出現了嚴重的顆粒感,清晨光線不足+456長焦色散,可
看出畫值相當的鬆散,目前鏡頭不可能換,僅期許新一代的機身高ISO雜訊控制功能能強一點。
由於首次見到蒙古鴴,在辨識上有些難度,而這一群蒙古鴴,有繁殖羽、非繁殖羽、轉換中、幼鳥、
雌鳥等,在分辨上我僅能確定繁殖羽雄鳥,其餘等日後辨識能力加強後再發一篇辨識文了。
這是雄鳥,繁殖羽額白色,上緣有黑斑,黑色寬過眼線延伸至耳羽,頭頂至後頭、背面灰褐色,
喉,前頸白色,頸側至胸橙紅色,形成寬胸帶,上喙有黑色細邊。
這是雌鳥,頭部黑色及胸部橙紅色部分較雄鳥淡,胸帶上緣無黑色細邊。
整個拍攝下來體態不多,因為一直瘋狂的覓食,僅拍到這正在整理羽毛的有趣畫面。
將整理羽毛的7張畫面連拍合成,請由右至左觀賞喔。
蒙古鴴體積小,飛行速度快,但在飛行版抓拍上還算容易,如果能再近一點畫值應該會更精細點。
飛行時翼帶白色,腳不伸出尾羽,約與尾羽等長。
隨著魚塭的改變,這一群蒙古鴴、尖尾濱鷸、紅胸濱鷸僅在大鵬灣停留約3天就離開,能剛好在過
境期遇到它們也算是樂心之事,不過我的春過境唐白鷺卻槓龜,真是再次驗證每次都是目標鳥槓龜。
拍完了蒙古鴴,也為我的第203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 . 雄鳥繁殖羽額白色,上緣有黑斑,黑色寬過眼線延伸至耳羽,頭頂至後頭、背面灰褐色,
喉,前頸白色,頸側至胸橙紅色,形成寬胸帶,上喙有黑色細邊。
2 . 雌鳥頭部黑色及胸部橙紅色部分較雄鳥淡,胸帶上緣無黑色細邊。
3 . 非繁殖羽黑色及橙紅色轉為灰褐色,額與眉線白色。幼鳥似成鳥非繁殖羽,但背面有淡色羽緣。
4 . 飛行時翼帶白色,腳不伸出尾羽,約與尾羽等長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