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1.09.04
器材 : CANON EOS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台灣鷦眉 ( 鱗胸鷦鷯 )
科別 : 鷦眉科
特有 : 台灣特有種
類別 : 普遍留鳥
天氣 : 陰天
時間 : 0940~1400區間
開始忙碌於工作後,不僅重新調整生活作息,許多現有狀況都需要有所改變,例如拍鳥來說就是一個例子
,隨著工作時間占據生活時間,唯一的休假日時間上更顯得珍貴,拍鳥已變的不是休閒娛樂時的唯一。
連續上了8天的班,可終於有了一天的休假日,繼上次和2位朋友很幸運的偶遇小虎鶇後,一樣的原班人
馬再次遠赴台灣山林,沒有鳥點與鳥況,就單純的想外出拍拍鳥,看看鳥,碰碰運氣罷了。每個人拍鳥的
風格都不一樣,有些求保證鳥點,求保證班,有些人則較為隨性,我是屬於隨性拍鳥派,好在隨行的友人
也跟我一樣如此,所以有空之餘才能常相邀一起拍鳥,不致產生心理壓力。
我們在一處小山凹聽到了小滷蛋(鱗胸鷦鷯)的鳴唱聲,三個人所幸架起裝備碰碰運氣,結果碰上了一羽較不
怕人的小滷蛋,不時會探出頭來看看我們,模樣是相當的可愛與有趣,完全不符合小滷蛋怕人害羞的習性。
由於是自然版拍攝,沒有精心設計場景,沒有強求沙龍版鳥圖,全屬自然版拍攝,雖拍出一堆模糊的照片
,但不諱言的這是我拍攝過最滿意的小滷蛋作品,為何呢 ? 對我來說好的鳥作品有幾個必要條件才能成立
,一是鳥須有表情,二是需符合鳥的生態習性與環境,三是需符合邏輯性,而非僅求沙龍版場景。
以上言多了,那麼就來分享這次的自然版小滷蛋吧。
01 . 這是今天的主角,也是在戶外賞鳥時遇見小滷蛋最常見的場景。
02 . 這是我最滿意的照片,完全符合我所說的鳥有表情,符合鳥的生態習性與環境,符合邏輯性。
03 . 等了好久它才願意短暫現身。
04 . 引歌高唱的體態是我夢寐以求得景象,無奈小光圈的456無法將這一幕拍下,只有428辦的到吧。
05 . 現身好奇張望的表情相當有趣,繼對人有相當的警戒心,又大膽的出現看看我們三個拍鳥人。
06 . 腹面底色為白色,密部魚鱗狀黑斑,顧名為鱗胸鷦鷯。
07.
以下文獻資料取自於網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鳥名 : 鱗胸鷦鷯
學名 : Pnoepyga albiventer 又名小鷦眉,
類別 : 台灣特有種
外型 : 身長9公分 。全身大致為褐色。背褐色,有淺褐色細斑。腹面底色為白色,密部魚鱗狀黑斑
,為其主要特徵。尾甚短,感覺幾乎無尾。腿長而有力。。額栗紅色,前頭至後頸黑褐色。
背部大致為例褐色,尾羽羽色略暗。喉至腹污白色,胸有黑色粗縱斑。腿與附蹠間關節處有
栗紅色斑。
型態 : 身長只有 九公分 ,胸部有魚鱗般的斑紋,加上超短的尾巴,雖然沒有漂亮的羽色,
還是超可愛,鳥友常戲稱像顆小滷蛋,"主要棲息於中、高海拔山區約1,000 -2,500m
的天然林,活動於具有濃密灌叢及大量苔蘚著生的森林底層,生性極為隱密害羞,
野外通常只聞其響亮的鳴唱聲,不易觀察。善於行走,不善飛行。
聲音圓潤、宏亮多變化,非常善鳴,以鳴聲來宣示領域。
鳴聲為響亮的「希~速~希速希速希速」,結尾的節奏很快。
鱗胸鷦鷯因外型和高山的鷦鷯相仿而以其特別的鱗胸來命名,可是牠和鷦鷯的血緣還蠻遠的
(不同科),但鷦鶥這一屬大多有鱗胸這個特徵,所以稱「鱗胸鷦鶥」也不易明確定位本種,
因其體型很小,故又名「小鷦鶥」,國內一般較常聽到「鱗胸鷦鷯」這個名稱,是台灣的特有
亞種。學名:Pnoepyga pusilla。【註:Mark Brazil 君所著的" Birds of East Asia"(2009)
將本種獨立為 Taiwan Wren-babbler.學名:P. formosana,這樣一來牠是台灣的特有種了。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