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2.05.04
地點 : 屏東縣崁頂鄉
器材 : CANON EOS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黑尾鷸
科別 : 鷸科
屬名 : 塍鷸屬
體長 : 36~ 44c m
類別 : 冬、稀/過、不普
數量 : 3羽以上
天氣 : 晴天
4月下旬起崁頂生態公園附近鳥況相當的好,正值春過境期間所以下了夜班後總會特地跑一趟,
最讓我感到興奮的鳥種是繁殖羽的黑尾鷸了,第一次看到黑尾鷸時是在格友的格中所認識,當
時就對黑尾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,無奈2012年的冬天跑遍了七股與鰲鼓都沒發現,沒想到在
2013年春過境時的首拍居然是亮麗的繁殖羽,實在令自己感到開心不以。
這一群黑尾鷸我記錄到時有4羽,不過幾天後朋友記錄到另一批到訪的黑尾鷸居然有6羽以上,
而且幾乎不怕人,相信有去拍攝的人應該都拍攝的相當滿意吧,畢竟屬於不普遍的過境鳥種。
這一群黑尾鷸不太怕人,距離大概保持30公尺 左右,且幾乎沒有任何生態動作,幾乎已瘋狂的
覓食為主,我想這應該是大部分過境鳥的特性吧,趕緊休息,趕緊進食補充體力,接下來就是
進入漫長又危險的遷移旅程。
隨著水田的乾枯,鳥況從最好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期約2星期左右,遷移的鳥兒變少了,
也幾乎沒有新來的訪客,也為春過境畫下了句點,期待秋過境的到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黑尾鷸。
體長約39~ 42公分。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與不普遍過境鳥。
黑尾鷸屬於稍大型的長腿、長嘴涉禽。嘴喙、頸子、腳都長,嘴略向下彎為紅色,尾巴先端是黑色。
繁殖羽:頭、頸以及前胸部呈紅褐色,背部呈灰褐色,混雜著紅褐色、灰白色且有著黑色斑紋,腹
部呈白色,有黑色橫紋。非繁殖羽則為淡褐色。
棲息於河口、沼澤地、水域周圍濕草甸及鹽田。遷徙過境時,常集小群或與其他鷸類混群。食物為
昆蟲、蠕蟲、軟體動物、環節動物、蜘蛛、植物種子。偶爾小群出現,出現在潮間帶及近海的鹽田
、魚塭及沼澤,經常在淺水的區域活動,嘴垂直伸入水中覓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