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2.05.04
地點 : 屏東縣崁頂鄉
器材 : CANON EOS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小濱鷸
科別 : 鷸科
屬名 : 濱鷸屬
體長 : 12~ 14c m
類別 : 冬、稀/過、稀
數量 : 3羽以上
天氣 : 晴天
4月下旬到訪崁頂時就發現了小濱鷸繁殖羽,由於小濱鷸在外型與紅胸濱鷸相當的相似,但由於
是繁殖羽,所以辨識難度較低,趕緊告知友人鳥點與鳥況。這一群小濱鷸數量大約在6羽左右,
混棲於紅胸濱鷸中,只要仔細觀察仍可觀察出不同之處。
小濱鷸在台灣生息狀態為稀有冬候鳥與稀有過境鳥,有個說法,其實小濱鷸來台數量相當多,只
因為以前攝影裝備不及與焦長不夠,照片解析度低,加上冬羽的小濱鷸與冬羽紅胸濱鷸外型上極
為相似,導致不利鳥人們辨識與不足。其實我認為這說法的確可行, 在這幾年拍鳥人口激增與相
機器材的進步,以往認為是迷鳥的鳥種都早已歸類為稀有過境或者是稀有冬候鳥了。
最後附上這張照片可仔細瞧瞧,那一羽是小濱鷸,那一羽是紅胸濱鷸,屬於幼幼班等級層度。
在現場還有一些鷸科活動 . 依序為紅胸濱鷸繁殖羽 . 長趾濱鷸 . 黑尾鷸 . 寬嘴鷸 .
我的第273號鳥種,記錄成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特徵 :
虹膜暗褐色。嘴黑色略長。腳黑色。
繁殖羽 :
頭上至後頸,頸側至胸側紅褐色。頭上有黑色縱班。背面紅褐色,有黑色軸班,覆羽
及三級飛羽有較寬的紅褐色及白色羽緣。喉白色,胸有淡色褐色斑,胸以下白色。
非繁殖羽 :
背面灰褐色,有黑色羽軸,覆面白色。胸側有灰褐色斑。
多出現於內陸濕地、河岸、海岸泥灘及河口,冬季羽色與紅胸濱鷸極相似,春季北返時的繁殖羽
稍易鑑別,與紅胸濱鷸的最大差異在於紅胸濱鷸喉部至胸部為紅褐色,而小濱鷸的喉部為白色,
另小濱鷸的腳明顯較長,嘴喙也較紅胸濱鷸細長(紅胸濱鷸的嘴喙較粗短,前端較鈍)。
繁殖於北歐及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帶,冬季遷移至南歐、非洲、中東、中亞及南亞。喜成群活動,
常與他種岸鳥混棲,在泥灘快步行走,利用視覺偵測獵物,並以喙不斷快速啄食,也會將嘴探入軟
泥中,攝食沙蠶、螺貝、蝦蟹、蠕蟲等無脊椎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