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日期 : 101.08.25 ( 星期六 )

器材 : CANON EOS 7D

鏡頭 : CANON  EF 400m m F 5.6 L USM

鳥種 : 虎斑地鶇 ( 小虎鶇 )

科別 : 鶇科

類別 : 稀有留鳥 / 稀有冬候鳥

數量 : 3 羽

天氣 : 陰雨 + 濃霧天

時間 : 0900~1600區間

 

颱風過後的週六假期,邀約著新竹與屏東朋友一起外出打鳥,一路上時晴時陰雨的天候,山區道路也因颱風

過境路上滿佈被強風吹落的樹枝與落葉,開起車來格驚心,雖然天候不佳仍無法抵擋我們三位拍鳥人的熱情。

沒想到都到達大門口後園區居然因為颱風因素封園,忽然之間心情涼了一大半,還想說暗夜驅車千里迢迢來

此,居然要空手而歸實在不甘心,這時天空開始不作美,典型的山區陰雨氣候,陣陣濃霧帶起飄飄雨絲,只

好找個地方做短暫休息與商討後續行程了。

 

 

0924分忽然間在陰暗的山路上飛來一羽不知名的鶇科,生態行為已小步快速行走,靜止後專注地面,並不時翻

動地面上的落葉,啄食小蟲與蚯蚓等,想想這時節怎麼會有鶇科呢,在仔細辨識下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小虎鶇。

IMG_1576

IMG_1598

IMG_1598

IMG_1621

IMG_1648

虎鶇為普遍的冬候鳥,這些年來開始被區分出不同亞種,分別為普遍冬候鳥白氏地鶇與稀有留鳥的虎斑地鶇,

兩者差異性在出現季節,白氏地鶇就是我們所稱的虎鶇,屬於普遍冬候鳥,也僅限於冬季出現。而虎斑地鶇在

台灣不僅有稀有的留鳥族群,其中在2012年7月大雪山甚至發現繁殖族群,所以摒除冬季發現的虎鶇外,在

夏季所能發現的虎鶇有很大的機會都屬於俗稱小虎鶇的虎斑地鶇。

IMG_1653

IMG_1661

​​IMG_1663

IMG_1692

那麼來看看兩者的外觀差異性吧

這是普遍冬候鳥白氏地鶇

體型較大、身形圓胖、嘴黑褐色,下嘴基黃色、背部羽色黃褐色。

IMG_3667

這是俗稱小虎鶇的虎斑地鶇

體型較小、身形較為纖細、下嘴幾近全黑、背部羽色深褐色、腹面與脇羽部位黑色斑紋較多且密。

IMG_1759

由於鶇科習性喜歡在樹林底層活動,並以地面小蟲或蚯蚓為主食,今天剛好下雨,所以我跟兩位朋友選擇在

一處道路溝渠處架好腳架等候小虎鶇到來,這是很冒險的等候行為,因為延綿的山區道路,沒有固定的鳥點,

只能以生態行為推估與耐心等候換取幸運之神降臨,很幸運的是我們選對了。

IMG_1700

IMG_1701

約在0920~1020區間,這一羽小虎鶇在地面上來來往往的啄食小蚯蚓,捕捉到蚯蚓後隨時飛走,約5分鐘左

右又飛回原地覓食,在觀察期間我發現了一羽亞成鳥躲在陰暗隱秘的樹林上,原來是親鳥在育雛啦,難怪出

現的頻度如此高,只可惜沒能拍到餵食的畫面。

IMG_1718

IMG_1683

幸運的1小時過後隨著亞成鳥的飛離,親鳥也跟著亞成鳥離開。這期間濃霧滿佈,雨勢越下越大,短暫等雨

停後很幸運的新竹朋友在另一處轉角處又發現了小虎鶇,虎鶇喜活動於清晨與黃昏時刻,現在剛好是親鳥帶

亞成鳥學習期間,所以在出現的頻度會比較高,但居無定所,今天能隨機記錄到完全屬於運氣成分。

IMG_1724

IMG_1727

IMG_1729

我們安靜的在溝渠邊觀察拍攝,沒有人發出吵雜聲,沒有出現干擾行為,只有靜靜的觀察與拍攝,最近距離

一度達到8公尺 左右,我們與小虎鶇四目相對,它好奇的看著我們,我們以連續快門砲聲回禮,就這樣人鳥

安平共處的觀察彼此,雖然天候嚴重不佳,畫質影響嚴重,但仍無法澆熄見到小虎鶇的喜悅與拍攝心情。

IMG_1745

IMG_1759

IMG_1773

IMG_1785

IMG_1796

有人以傳說中的小虎鶇或鬼魅小虎鶇來形容它的稀有性與神出鬼沒,那麼我就已靈異小虎鶇來做結尾吧。

隨著雨勢與濃霧漸大,道路能見度不到10公尺 ,所以只好收起裝備滿心歡喜的踏上回家的旅程。

今天也終於見識到2代428在極端微光環境下的威力,兩片螢石的威力,一樣的微光環境,一樣

400mm的拍攝距離,放大圖示150%檢視居然還能數毛與看到神眼光,我的456拍出成像都以模糊

一片無任何細節,C家砲管果真一分錢一分貨,有錢至少來一管,保證打通任督二脈,功力倍增武

林高手,實在是居家旅遊,外出打鳥必備砲管。

我的第215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德古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