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份到鰲鼓濕地看黑頸鸊鵜繁殖羽時 . 回程順路到布袋漁港找紅嘴鷗繁殖羽 .
這題材早在101年時就知道 . 卻整整隔了9年才來到布袋漁港找尋與拍攝牠 .
雲嘉南沿海一帶每年總有大量的紅嘴鷗來台度冬 . 只要在濱海這一帶很容易見到紅嘴鷗群在溼地與魚塭活動與覓食 .
而目前已經3月中旬 . 在雲嘉南常見的紅嘴鷗 . 在3.4月份有機會見到早熟的繁殖羽個體 .
在鰲鼓濕地的黑頸鸊鵜原本12月紀錄時是冬羽 . 就是因為轉變成繁殖羽後才吸引這麼多人來 .
這是紅嘴鷗冬羽型態 . 每年10月來台至隔年2月底左右都是這樣的形態 .
這是繁殖羽型態 . 3月過後早熟個體就會轉變成繁殖羽 . 但3月過後也是紅嘴鷗離開台灣的時候 .
所以來訪的季節與時間要把握 .
來到布袋漁港內不知道正確地點 . 但見到一堆拍鳥人聚集 . 就知道地點了 . 今天是假日 . 現場大概有50~60位鳥友 .
現場紅嘴鷗約有30~50羽 . 但在岸邊與浮台前僅約20來羽 . 且全部都是冬羽型態 . 用望遠鏡找到繁殖羽的紅嘴鷗正在對面浮台上休息 .
現場的鳥友說只能等待了 . 但自己能停留的時間不多 . 畢竟妻女還在車上等候 .
很幸運的20分鐘左右繁殖羽的紅嘴鷗終於飛來大浮台前了 . 繁殖羽的紅嘴鷗頭部有著深咖啡色的羽色 . 跟冬羽型態差很多 .
鳥友們戲稱為巧克力鷗 . 因為顏色就是巧克力的顏色 . 外觀滑稽有趣 . 3月中下旬有機會見到冬羽轉繁殖羽 .
能見到全繁殖羽的個體並不多 . 所以現場的紅嘴都絕大多數都是冬羽 . 少部分轉繁殖羽 .
全繁殖羽當天我僅見到1羽 . 就是圖片中這一羽 .
只見到牠從前方的大平台飛來 . 現場的鳥友與我的心都沸騰了 .
很肥胖的身軀 . 這角度來看有像飛天的企鵝 .
漂浮在水面上的紅嘴鷗 . 若不是這一顆巧克力頭很滑稽 . 也很難引起鳥人們的關注 .
時而空中定點振翅飛翔 .
準備下墜的飛行體態 .
由於牠混棲於一群非繁殖同類中 . 很難捕捉到清晰與乾淨的畫面 . 而跟鷗群一起活動與群飛時 .
很難在短時間內準確地找到牠與拍攝牠 . 對我來說有相當的難度 . 加上無法停留太久時間 .
特別喜歡這一張的表情 . 很生動.....
優雅的體態讓人著迷 . 那怕是冬羽型態亦是如此美麗 .
從水面起飛的起水體態兼具靜態 . 動態 . 力量與美感 .
美麗的紅嘴鷗繁殖羽 . 每年也僅有一個月時間能看到你 . 希望明年這時節 . 自己還有心力與時間來拍攝你 .
優雅的體態 . 讓我著迷 . 也讚嘆....
親近飛羽 . 讓我心情愉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