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8.05.04
地點 : 屏東大鵬灣環線
鳥種 : 叉尾雨燕
類別 : 留 . 不普 . 過 . 不普 .
體長 : 17~18公分
器材 : canon 7d + ef 400mm f5.6
2019年春過境屏東大鵬灣的過境水鳥鳥況相當好 . 下午1500無聊騎機車繞到大鵬灣看看 .
一些常見的水鳥如翻石鷸 . 青足鷸 . 紅胸濱鷸 . 寬嘴鷸 . 黃足鷸 . 黑尾鷸 . 蒙古鴴 . 鐵嘴鴴等其他 .
自己並沒有專心拍攝 . 而是享受著優閒的午後時光 .
突然間天空傳來了一陣吵雜的鳥鳴聲 . 抬頭一看發現是一大群的小雨燕 .
小雨燕在附近常見到不為奇 . 但一次約300多羽就很難得 . 稍作觀察一下發現是小雨燕與叉尾雨燕混群 .
黃昏 . 逆光 . 高空 . 鳥小 . 拍下了小小的叉尾雨燕 .
這群混燕群一下子就掠過了上空 . 往其他地方飛去 .
回程的路上再繞到一處魚塭處 . 又遇上了小雨燕與叉尾雨燕混群 . 這次燕群飛的比較低 .
原來是在追捕魚塭上空處的蚊蟲 . 雖然記錄當下已經是1630過後 . 仍能勉強記錄下鳥影 .
腹部魚鱗紋明顯 . 驗明正身 ~ 叉尾雨燕 .
叉尾雨燕在台灣有過境與留鳥族群 . 均為不普遍的過境鳥與不普遍留鳥 .
過境族群常見於4.5月春過境 . 9.10月秋過境 . 而個人的叉尾雨燕首見為墾丁秋過境與高屏溪春過境 .
想想也好久沒見到叉尾雨燕了 . 應該說沒刻意的去找尋牠 .
這群叉尾雨燕群大概有200~300羽 . 再加上小雨燕 . 家燕 . 赤腰燕 . 洋燕等等 . 拍攝的當下幾乎整個天空都是燕子 .
只不過叉尾雨燕與小雨燕兩燕混群而飛 . 家燕 . 赤腰燕 . 洋燕等則各自飛行 . 不與叉尾雨燕與小雨燕群飛 .
左圖為叉尾雨燕 . 右圖為小雨燕 . 兩者燕子在體型與外型上極為相似 . 要仔細辨識才行 .
左上 . 右上為小雨燕 . 體長12~15公分 . 左下 . 右下為叉尾雨燕 . 體長17~18公分 .
兩種雨燕皆有鐮刀翼型與叉尾 . 但叉尾雨燕體型稍大 . 且腹部有明顯魚鱗紋 . 為辨識要點 .
兩燕的飛行方式相似 . 翼型也相似 . 在高空飛行時要以體型大小與腹部魚鱗紋來辨識有相當難度 .
製作簡易比對圖式來看看 . 以個人來說我是以翼型長度與形狀來及時辨識 .
若單以身體與翼長的比例來說 . 叉尾雨燕的翼展明顯比小雨燕長 . 再者兩燕在縮翅急飛時 .
叉尾雨燕的鐮刀翼型也明顯比小雨燕狹長 . 翼尖更窄 .
辨識的方式百百種 . 無絕對 . 適合自己的 . 能在短時間內即時辨識出鳥種的 . 就是好方式 .
在一旁乖乖不飛走的白喉文鳥 .
短暫的30分鐘觀察與拍攝 . 很幸運地在多年後又在家鄉附近記錄到了叉尾雨燕過境族群 .
看到滿天的飛燕過境 . 內心是相當的感動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