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0.06.13.14 ( 星期一.二 )
地點 : 宜蘭冬山鄉三富花園農場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Tokina AT-X 116 PRO DX 11-16mm F2.8
CANON EF 400mm F5.6 L USM
CANON EF 70~200mm F2.8 L IS USM
四年多前開始喜歡上飛羽時就已知道八色鳥這國際性稀有美麗鳥種,基於時間,配備,技術等
問題一直無緣拍攝,自5月中旬由北部網友告知宜蘭三富花園農場有八色鳥育雛鳥訊時,欣喜
若狂的擬定拍攝計畫,終於在週一凌晨04:30由高雄出發前往宜蘭拍攝八色鳥。
約在上午10:00時許到達了三富花園農場,映入眼簾的是綠草如茵的美麗花園與生態池。
農場維護的相當好,生態非常的豐富喔,有著許多的蝶類、蛙類、甲蟲、鳥類可拍攝。
除了拍攝鳥類外也是微距攝影相當棒的場地喔。
農場主人製作簡易的賞鳥守則,圖表雖簡易,內容簡單卻有著極大的保護生態涵義。
拍攝的場地光線非常陰暗,因為八色鳥喜處於潮濕且陰暗的林地。
A走道為八色鳥育雛回巢路線,老闆貼心的設立禁止線,不僅可供鳥友拍攝,
也避免因過於接近巢位而干擾育雛生態。
B鳥點為走道旁的生態走道,陰暗狹小的走道上放上兩隻腳架就足以阻擾行人通行。
看的到八色鳥在哪裡嗎? 此拍攝時間為遊客未入園前,所以才讓人感覺人很少,其實是錯覺。
拍攝場地有諸多限制,其中已人潮眾多與環境陰暗為三要點。
人潮問題無法解決,只能各憑本事拍攝,第一天由於人潮眾多,定點式的腳架拍攝已派
不上用場,所以只好全程已小白IS 手持拍攝撐完全場。
環境陰暗有多恐怖呢 ? 光圈F5.6,快門1/80秒,ISO高達2000,您說這可怎麼拍攝呢。
所以這時候若有220,328,428等大光圈巨砲,相信一定拍的嚇嚇叫。
又驗證一句話 : 光圈用時方恨小。
第三要點為此對八色鳥根本就是.....傻鳥。
只要您靜止不動,拍攝距離僅僅離自己.........2米版,甚至1米版。
所以來到此場地拍攝幾乎所有500mm以上大砲全部哀鴻遍野,全爆框啦。
以上說了一大堆廢話,那鳥圖呢???
先分享一些圖示供大家觀賞,由於自己都獨自跑去其他點拍攝,並未窩在熱門點拍攝,
故很幸運能拍攝到一些不同場景的照片,雖場景雜亂卻也不失美好。
舞台版
育雛版
這可是很珍貴的畫面喔,眼睛利害的人可數數看有幾隻鳥寶喔。
而能拍到此夢想中的畫面,實在讓自己感到開心不已。
石地版
樹枝版
隱藏版
鬼影版
大頭版
交通資訊
◎國道5號
下羅東交流道直走到底T字路右轉中山路(台7丙)往羅東方向走到光榮路左轉,過高架橋直走
第三個紅綠燈往丸山、仁山植物園或中山休閒農業區方向(宜34線、義成路三段)左轉,走到底
(約2.7km看咖啡色指標)右轉直走仁山植物園即可到達三富花園農場。
◎ 蘇花線
由花蓮、蘇澳方向過來,請走台九省道往羅東、冬山經過冬山鄉農會後(0.6km),左轉往梅花湖
(宜30),義成路一段直走2.2km叉路左轉往八寶直走(1.2km)十字路口左轉往中山休閒農業區或
仁山植物園到達三富農場(2.7km)。
下列文獻取自於網路
中文名: 八色鳥,又名八色鶇,藍翅八色鶇 ,也有清明鳥之稱
學 名: Pitta nympha(Temminck & Schlegel)
分 布:
八色鳥在台灣為稀有的夏候鳥。在大陸華中地區,如安徽、河南、江蘇等地、日本、韓國
及台灣等地繁殖。而婆羅洲、大陸南方及越南等地則是八色鳥的越冬區。
簡介 :
八色鳥(Pitta nympha)是屬雀形目(Passeriformes)八色鳥科(Pittidae),本科共有32種,
只有在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的森林中才看得到牠們美麗的身影,主要分布東南亞,但有部分
種類分布非洲、澳洲、新幾內亞、印度、大陸、日本及台灣等,台灣只發現有八色鳥一種。
八色鳥名列亞洲鳥類紅皮書之瀕臨絕種的生物,也是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八色鳥列
為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。
近幾年來八色鳥可以說是除了黑面琵鷺和水雉以外,最為"風光"的鳥類。2000年八色鳥在台灣
所引起的保育風波,震撼全台,連陳水扁總統也站出來替八色鳥請命,國際鳥盟亦相當重視此事
,曾派員來台,並在其出版的刊物中大篇幅的報導,並發動國際性的連署保護八色鳥。這場風波
的起因是雲林縣縣政府因中二高工程用土的問題,決定開採縣內林內鄉湖本村的砂石,村民為了
保護家園免於遭受陸砂開採的破壞,原本純樸的村民開始想辦法與砂石業者對抗,由於鄉內有許
多八色鳥,因此便以保育類動物八色鳥當作議題,開始了一連串的保土的行動。
美麗的八色鳥在台灣為夏候鳥,每年春夏間約四月底、五月初來台,在許多地方都有繁殖記錄,
約九、十月離開。牠常隱蔽於茂密的次生林中,十分不易被發現,在繁殖期中為了佔據領域的叫聲,
常是鳥友們發現牠們的方式。
型態特徵 :
八色鳥名字的由來,是因牠的羽毛有八個顏色,分別為綠色、藍色、黃色、栗褐色、乳黃色、紅色、
黑色、和白色。 身長約18~20公分,雌雄外形相似。翼長約12公分。額至後頭栗褐色,頂上黑色;
背部暗翠綠而有光澤;小覆羽、淡藍色而有光澤;尾羽黑色,末端暗藍色,眉斑乳黃色,延至後頭。
過眼線黑色,甚長,延伸至後頸。小覆羽、淡藍色而有光澤;尾羽黑色,末端暗藍色,眉斑乳黃色,
延至後頭。過眼線黑色,甚長,延伸至後頸。喉乳白色,胸、腹黃褐色,腹中央至尾下覆羽鮮紅色。
嘴黑色,腳橙黃色。飛行時,初級飛羽黑色,中段有白斑甚醒目。
生態習性 :
常單獨或成對散居在濃密闊葉林、竹林的底層、或接近人居住的森林邊緣,出現區附近常有水域或
河流,飛行快速但通常距離不長。以地面昆蟲、蝸牛、蟬的幼蟲和蚯蚓為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