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0.10.25 ( 星期二 )
地點 : 台中縣大雪山森林遊樂園區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m F5.6 L USM
鳥種 : 黑長尾雉 ( 帝雉 )
類別 : 台灣特有種
賞鳥3年多,去年12月第一次上大雪山,與帝雉僅僅短短的一面之緣。
今年7月份2度上47k等候帝雉,因為等候時間與帝雉出沒時間不對,
在漫長4小時的等候中再度無緣見到它。
今年10月下旬3度上大雪山47k處等候,目標鳥還是期待許久的迷霧王者 : 帝雉。
自1000時許開始等候,因為還要當天往返高雄,所以等候的時間與拍鳥的時間會相互影響。
大雪山的氣候在中午過後容易起濃霧或飄雨,所以選定的時間點與當天氣候均容易
影響拍攝成功率,而所謂的拍攝成功率就是影像的清晰度啦,這一點對於使用小光
圈456鏡頭的我來說難免感到憂心不以。( 328 / 428大光圈最好 )
帝雉常活動於清晨與黃昏,這兩個時段容易起霧,故帝雉又有稱 : 迷霧中的王者。
1240時許,47k果真飄起了陣陣的霧氣,我跟在場的鳥友戲稱,帝雉應該要出來了吧。
果真在1250時許帝雉母鳥終於首度現身,而且還有兩羽,實在是太幸運了
這兩羽漂亮的母帝雉雖然低頭覓食,仍保有一絲警戒,不時抬起頭觀察四周的狀況。
圓圓胖胖的體型的確可愛許多。
1253時許,終於此趟的目標鳥 : 公帝雉出現了。只見到它優雅的穿越大馬路,
抬頭挺胸,大步向前,漂亮的長尾羽,再度讓我感嘆上帝造物之美。
曾經有日本賞鳥客來大雪山賞帝雉,看到帝雉時那位日本賞鳥客當場熱淚盈框。
這次是我3年來首度見到帝雉,看著它那莊嚴與神氣模樣,散發出帝王般的氣質
,當場的我也感到激動不以,這3度上大雪山,總算值得了。
400mm拍攝其實稍嫌長,不易拍攝到帝雉完整的體態,尤其是它那漂亮的長尾羽。
話雖如此,由於焦長關係可以退的比較遠,所以對帝雉的威脅性會比較低喔。
曾有人說過,大雪山的帝雉像是家中飼養的雞,肥肥胖胖。對於此刻的我來說,這些都無所謂,內心的激賞早已超出這上述的問題。
當有任何風吹草動時,公鳥就會抬起頭觀察四周,這時候更顯出帝王氣質。
看到這一張照片,您還會覺得它是飼料雞嗎 ?
1303時許,帝雉覓食點剛好在馬路旁邊,所以常因為來往的車輛,容易嚇到覓食中的帝雉,
往往幾小時的等候,就在幾分鐘內結束( 完成 ) 。刻意放慢快門來個追焦版的帝雉吧。
今天總算完成了長達3年之久的夙願,3小時的等候中,只換得了13分鐘的片段。
但我想,這已經值得了,再見了 : 迷霧中的王者。
我的台灣特有種鳥類,與第105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下列文獻資料取至於網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中文名稱:黑長尾雉(帝雉)
鄉土名:烏雉
學名:Syrmaticus mikado
英文俗名:Mikado Pheasant
科別:雉科
棲息地:中高海拔山區
帝雉,屬大型雉雞,又叫黑長尾雉為台灣特有種。 雄鳥體長(含尾羽) 約97公分,體重約1100公克;
雌鳥比較小,體長約55公分 ,體重約700公克。分佈於海拔二千公尺至三千二百公尺的原始針葉林,
草原混生地帶,性隱秘、機警、安靜,常於雨後.濃霧時或晨昏時分沿著於坡度較陡峭的針闊葉混合林、
針葉林,亦曾見於箭竹林等濃密樹叢中。以蕨類嫩芽、球根、漿果及昆蟲為食。分布於台灣的中、高海
拔山區,棲息最高曾見於3,850公尺附近,為台灣的雉科鳥類中棲息於最高海拔者,為世界瀕危鳥類,
被列於國際動物保護聯盟的紅皮書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