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期 : 100.11.23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地點 : 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
鳥種 : 野鴝
類別 : 稀有冬候鳥
數量 : 1 羽
天氣 : 陰天
時間 : 0900~1400區間
早在今年入冬之前就以鎖定了幾種的冬候鳥作為紀錄目標,其中黃尾鴝公鳥與母鳥以輕鬆入袋,
今天又如願拍攝了漂亮的野鴝公鳥,實在是賺到喽,由下圖您看的到它在哪裡嗎 ?
這是一羽愛唱歌的野鴝公鳥,它總是躲在防風密林中,顯少現身見人,跟它玩了一個上午,
雖說光線不佳 ( 半逆光 ),場景不佳,仍不減開心。下次再來個造景版好了。
型態為喙短先端尖細,雄鳥背面橄褐色,眉斑、顎線白色,眼先及腮線黑色。喉紅色,胸灰褐色,
腹污白色,脇、尾下覆羽淡褐色。
此羽推估還是年輕人,喉部的紅羽面積還不是很大與明顯。

就是如此的愛唱歌,美麗的體態實在迷人。

最近距離僅約4公尺 ,差點讓鏡頭最近對焦3.5公尺 無法對焦。

再見了,若有空再來看看您。
我的第115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鳥名 : 野鴝
類別 : 稀有冬候鳥
特徵型態 :
型態為喙短先端尖細,雄鳥背面橄褐色,眉斑、顎線白色,眼先及腮線黑色。喉紅色,胸灰褐色,
腹污白色,脇、尾下覆羽淡褐色。
雌鳥大致雄鳥,但眉斑、顎線黃白色,過眼線黑褐色;喉白色,有淡黃褐色羽緣,胸以下羽色較淡。
生態習性 :
於11月到翌年4月出現在平地及丘陵開闊地,常棲息於樹林冠木叢、草叢地帶或其附近之林緣地帶
的環境,多單獨活動,不群聚,也不與其他鳥混群。性穩隱密,在植被下曾活動,常在地面以跳躍
方式前進,不時將尾羽翹起。食性以昆蟲植物種子及果實為主食,在越冬區會停留在固定的領域,
開春後,雄鳥偏愛在灌叢或蔓藤的較高處鳴唱,此時比較容易觀察到。築巢建築物岩石縫或樹上灌
木叢中,雛鳥為晚熟性。
鳴唱特徵 :
冬季常可聽到帶蒼涼高亢的『噓-矣』的哨音,繁殖鳴唱為旋律富便化而動聽的哨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