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期 : 100.12.03 ( 星期六 )
地點 : 高雄市援中港濕地公園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野鴝公鳥
類別 : 稀有冬候鳥
數量 : 1 羽
天氣 : 晴天
12月1號一個人到訪了援中港外圍,在拍攝黃尾鴝時無意間發現了野鴝公鳥,由於當天並無帶偽帳,
所以只好拍拍紀錄照後隨即離開。過了幾天後這一羽野鴝公鳥已經被熱心的鳥友訓服,無須使用偽帳
也能在近距離下拍攝它,薯條這東西真是好用,任何鳥兒都無法抗拒它的誘惑。

野鴝正名應稱紅喉歌鴝,雄鳥喉部有著豔紅的羽色,母鳥則為白色。行跡總是躲躲藏藏的野鴝是原野
郊外的隱藏高手,每年約10月左右來到台灣,普遍活動在休耕的農田與雜草叢生的低矮樹林區,直到
明年4.5月間它才會陸續北返離開台灣。

依據個人經驗與觀察,9月初紅尾伯勞與藍磯鶇是最先到訪的先頭部隊,接著是10月上旬的黃尾鴝,
只要見到黃尾鴝時,野鴝差不多就以來訪,只不過這時段的野鴝不輕易現身與鳴唱,不似黃尾鴝般的
高調性。

每年初春時期在清晨與黃昏時間,公鳥會習慣性的跳上乾草枝頭鳴唱著優美的歌聲,似乎歡唱著春天
的來訪,這時候是最容易觀察到與見到它們的時機,賞鳥者可要好好把喔。
公鳥的喉部會隨著年齡與季節由淡紅轉變成艷紅,面積也會逐漸擴大,在鰲鼓與今天所拍攝的公鳥
喉紅面積尚不大,期待明年初春來訪時,能夠看到更成熟與漂亮的野鴝公鳥。

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我馬上就發現了這一羽野鴝左腳趾受了傷,從此只要有格友去拍攝時,我在觀賞圖
時都會留心腳趾傷口膿包的變化性,無奈的是我是在12月初拍攝,以12月中旬格友拍攝的照片來看
,膿包面積與感染範圍似乎變的更為嚴重,更讓我不禁擔憂它是否能撐到明年初春來臨。

免不其煩的還是分享一張我最喜歡的照片,在拍攝上我喜歡以自己的角度與想法去進行拍攝,可能沒
有美感構圖與漂亮背景可言,但拍攝樂趣自在其中,不是嗎 ? 這是野鴝剛出現時的畫面,它不似黃尾
鴝般的大方與粗神經,靜靜的隱匿在低草灌木叢中,安靜的觀察四周環境。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照片,
符合了我想要的生態環境須配合鳥的習性才行,不知您是否可看出它的表情呢…。
學著去觀察鳥的表情,體態,習性等,每次記錄完鳥種時,您才會學到更多,更能了解飛羽之美為何。
您說是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