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期 : 101.0220~0222 ( 星期一~三 )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鷦鷯
科別 : 鷦鷯科
類別 : 台灣特有亞種
在台灣鷦鷯科鳥種僅鷦鷯一種,其金門與馬祖等地都無分布,而鷦鷯雖屬普遍的台灣留鳥,但也僅也
在中高海拔山區才能見到它喔。話雖如此,想要輕易的拍攝到鷦鷯,其實也沒那麼容易啦,不過有拍
鳥的人都知道,全台灣最容易拍到鷦鷯的地方是哪裡呢 ? 就是合歡山啦,有空到訪合歡山時,多往
箭竹林看看,或是聽聽公鷦鷯的鳴唱聲,就不難發現了。
這是我的鷦鷯首見與首拍,記得去年2011年6月到訪合歡山松雪樓時,女友看見了一顆小小的滷蛋
在地上滾動,跳上跳下,還一邊擺動可愛的小屁屁,但就是不知道什麼鳥 ? 叫我過去看時,我果真
只看到鷦鷯的小屁屁,那時候實在感到痛心不以,更驚覺這鷦鷯還真是嬌小,身長僅10公分 左右。
鷦鷯全身為深褐色,在箭竹林與枯草中形成極佳的保護色,想單憑用肉眼發現它,摒除運氣成分不說
,拍鳥人也需有點功力與眼力才行,才不會每次看到鳥都說那是藪鳥啦 ( 因為溪頭的藪鳥打死不退,
薯條都被藪鳥吃光光 )。

這是鳞胸鷦鷯
這是鷦鷯
還記得鳞胸鷦鷯嗎 ? 鱗胸鷦鷯因外型和高山的鷦鷯相仿而以其特別的鱗胸來命名, 可是牠和鷦鷯
的血緣還蠻遠的(不同科),但鷦鷯這一屬大多有鱗胸這個特徵,所以稱「鱗胸鷦鷯」。
若看看鳞胸鷦鷯其實跟鷦鷯外型上差距還滿大的,不過身材都是矮肥短,前者9公分 ,後者10公分 。

沒想到首見與首拍的鷦鷯,居然能夠在5公尺 內近距離的拍攝與觀賞它,實在讓在場拍攝的我內心
感到超級喜悅不以,這高山上的小精靈怎麼會那麼可愛呢,期待下次還能見到它喔。
我的第170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
PS : 鷦鷯的繁殖季已揭開序幕,想拍攝的人趕緊邀約上山吧。期待今年能拍到小小鷦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