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: 101.03.22 ( 星期四 )
地點 : 嘉義縣阿里山鄉
器材 : CANON 7D
鏡頭 : CANON EF 400m m F 5.6 L USM
鳥種 : 台灣欉樹鶯
類別 : 台灣特有種鳥類
科別 : 大尾鶯科
數量 : 3 羽
在2011年大尾鶯科鳥種中共區分7種,分別為台灣欉樹鶯、茅斑蝗鶯、小蝗鶯、北蝗鶯、史氏蝗鶯、
蒼眉蝗鶯、庫頁島蝗鶯等等,其中最特別的是僅以台灣欉樹鶯為台灣特有種鳥類,其餘皆為過境鳥與
稀有冬候鳥。
話說台灣欉樹鶯舊名為褐色欉樹鶯,由國際鳥盟在2000年認定為台灣特有種鳥類,意味著全世界僅有台灣
才有的鳥種,所以才改名為台灣欉樹鶯,以後外國人只要看到名稱時,自然就會聯想到台灣特有種鳥類了。
這道理跟五色鳥也是近幾年新認定的台灣特有種鳥類,故也推正名為台灣擬啄木是一樣的道理。
第一次認識台灣欉樹鶯是在溪頭,當時僅聽到一個很特殊又不斷重覆的鳴唱聲,且就再我面前不到 一公尺
的草叢當中,我瞪大眼睛觀察就是無法觀察到為何種鳥類,回家後開始聽鳥音找尋鳥蹤,發現那如不斷重
覆如電報聲的鳥鳴為台灣特有種鳥類 : 台灣欉樹鶯,自此讓我開始對這鳥種產生拍攝的興趣。
0322號和朋友到阿里山賞櫻,凌晨0350從自家林園區出發,到達阿里山時約0700,櫻花花期已接近尾聲,
朋友拍景與拍花,我則是繞到火冠戴菊的拍攝鳥點看看,雖然已過了火冠戴菊求偶期撞水塔的最佳時期,
現場仍有20位左右的鳥人在現場守候,我對拍攝火冠戴菊撞水塔的畫面感到還好,反到是附近的鳥鳴聲
引起了我高度的興趣,所以火冠戴菊我就不拍啦,往新目標發展。
台灣欉樹鶯活動於濃密灌叢中,這類活動於灌叢中的鶯科都很難拍攝,它們絕對不會輕易的現身給您瞧瞧
,就算來訪也是躲在草叢中鳴唱居多,體型約13公分 ,極佳的保護色,都大大的增加觀察與拍攝的困難度。
讓我想起在2月下旬在武陵農場拍攝台灣小鶯時所吃的苦頭。
這類鶯科都很相似,不過台灣欉樹鶯有著大大的尾羽,且無黑眼紋,這還讓我比較好辨識。
這是台灣欉樹鶯
這是台灣小鶯
遇到這一羽比較大方的台灣欉樹鶯,話雖如此我還是躲的好好的,怕它看到我喔。
突然跑到陽光下的,來不及調整結果嚴重過曝,只好使用修圖軟體拼命調暗。
在灌叢中的鳴唱剛好讓我捕捉個正著。
這次有幸觀察到台灣欉樹鶯,在拍攝之餘也花了一些時間好好的觀察它的生態習性與活動區域,在活
動區域上跟我推估的相同,但讓我感到最意外的居然是它的活動方式,您有看過老鼠如何在草叢中穿
梭與活動嗎 ? 台灣欉樹鶯居然鮮少在草叢中跳躍,反倒是以快步方式在地上行走與覓食,如果它不做
跳躍的動作,遠遠看我一定會以為它是小型的老鼠之類,而非台灣特有種鳥類。
這次的阿里山之旅,花沒賞到,日落沒拍到,卻觀察到了台灣欉樹鶯,這也是我的首見與首拍,雖沒精緻
美圖,內心卻是滿滿的喜悅感,收穫滿滿啦,期待下次再度訪阿里山時,能夠再見到它,再補拍一些生態
畫面,真實的記錄下台灣飛羽之美。
我的第179號鳥種,紀錄成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佈 :
海拔1000~ 3400公尺間的山區,以開闊地附近的灌木叢或草生地較為常見。
生態習性 :
性隱匿,常單獨藏身於箭竹叢和灌木中鳴唱,鳴唱聲像是發電報的聲音,故又稱電報鳥。
秋冬非繁殖季時較為安靜,故也不易發現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