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
日期 : 100.04.14


地點 : 竹山鎮


器材 : CANON 7D


鏡頭 : CANON  EF 400mm F5.6 L USM


 


4/14從溪頭拍完了鳥轉往第2鳥點時,巧遇了小捲尾育雛。


運氣非常的好,可看到有3隻小寶寶嗷嗷待哺的等待親鳥的餵食。


IMG_1871


 


巢位樓高約3樓半,拍攝的仰角非常的大,拍攝時間也已近下午4點時許,光線非常的不佳。


IMG_1868


 



使用連續拍攝捕捉親鳥回巢的畫面,將圖放大觀看,捕捉的食物好像是蜜蜂。


IMG_1873


 



IMG_1874


 


IMG_1876


 


育雛中的小捲尾領域性非常的強,只要有鳥類接近巢位附近即被親鳥所驅離。


甚至連人類都可能成為驅離的對象。


 


親鳥已非常高的姿態在樹林中飛行覓食,甚至大聲鳴唱領域。


若無光線的反射,會以為小捲尾的羽色為黑色。


但在光線反射下才看出它真正樸實的美


IMG_2028


 


IMG_2054


 


有趣的是看見一隻松鼠企圖接近巢位,2隻親鳥展開猛烈的攻擊外,


距離50公尺左右還有另一巢育雛的小捲尾親鳥也加入驅離的行列。


形成4隻小捲尾共同驅離松鼠的有趣行為。


 


經過4/21回到現場時,只剩下空蕩蕩的巢位,然而在巢位附近的樹上卻多了幾位新朋友。


看來在親鳥極力的保護下已平安離巢了,再見了,育雛小捲尾。


IMG_1949


 


IMG_1948


 


拍攝影檔分享



 


 


 


以下為網路文獻


小捲尾


【別名】: 山烏秋
【學名】: Dicrurus aeneus
【分類】: 捲尾科
【體型】: 25 公分

台灣特有亞種
形態 :


全身為帶金屬光澤之藍黑色,體下灰黑色,尾下腹羽黑色,羽綠白色,嘴、腳為黑色。


習性與分佈:和平地的大捲尾相似,分佈於一百五十至二千公尺之闊葉林及次生林,


飛行時速度不快,成波浪狀。主要以昆蟲為主食,鳴聲為嘹亮婉轉之哨音,極富變化。

內容解說:


山烏鶖,牠與烏鶖為同宗親族;多見於低山區之森林林緣,或疏林。


有時亦出現於海拔2,000公尺附近之山地;鳴聲「烏鶖、烏鶖…」,而得名。

山烏鶖,全身羽衣呈具有金屬光澤之靛藍黑色。惟其英名卻為Bronze Drongo


為“古銅色烏鶖”之意。此古銅色烏鶖,為其基亞種,乃分布於中國西南部、


中南半島,西至印度,其羽衣呈古銅色,而得名。

今臺灣鳥學界稱山烏鶖為小捲尾,乃誤用分布於中國中南部、中南半島以及緬甸


等地之異種的中國名;牠的尾羽在先端呈捲紙狀。山烏鶖之尾羽,其先端呈V


狀分叉,為所謂的鳦仔尾,兩者大不相同,稱之捲尾,為張冠李戴。

山烏鶖,飛翔快速呈波浪狀,而不遠飛。常見與戲班仔混群活動;非繁殖季成群的戲班仔當中,


常有27隻山烏鶖尾隨其後(孫,王,1997),宛如護花使者,如有猛禽鶆鷂或鴉科鳥出現,


必將引起牠們的追擊。


 


山烏鶖,領域性很強,尤其在繁殖期之領域內,不但不允許同種鳥類之侵犯,包含人類和其它動物、


鷙鳥等也要排擠。

在大自然的食物鏈定律下,平時山烏鶖是鷹仔虎的獵食對象,俚語曰:「鷹仔虎,驚死烏鶖。」


但有趣的是,於繁殖期則角色互換,山烏鶖特別兇悍,在其領域鷹仔虎大都被其驅逐,往往


倉皇而逃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德古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